找到相关内容600篇,用时7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法与自在

    ,多半在道德上要求,而且师徒关系非常亲密,有其名也有其实。现代因为学堂、学制的教育,一个老师教授数百上千的学生,师徒之间授受、教诲的实质力量比以前淡薄,无法自然生起尊师重道或对弟子教不厌、诲不倦的心。...

    惠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3452183.html
  • 二鼓峰及白云禅寺

    :“辅佐炎刘,嘉谋嘉猷。圯桥授受,进履情投,除暴灭秦,为韩报仇。此地亡楚,帷幄运筹。功成身退,纵至人游。住茅避谷,白云山头。布衣素食,乐以忘忧,世代相续,万世无休!”张良衣冠冢占地约5平方米,墓冢几为...

    徐立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13454332.html
  • 证悟次第——渐悟与顿悟

    得道相合;以涅槃智而证初果的,与一念见灭得道相合。修学者的根性不同,修证见谛,也因师资授受而形成不同的修学次第。   (印度佛教思想史?七一~七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93454815.html
  • 中国佛教各宗之创立

    劫波利村,进证二果之求那跋摩遗文偈云:「诸论各异端,修行理无二。偏执有是非,达者无违诤」,诚乃见道之言也!  佛法传入中国,中国学者承受而修学之,发皇之,贯通之,各抒所得,师资授受而宗派渐以形成。其中...

    印顺导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40055444.html
  • 随州龙泉聪禅师《南宋元明僧宝传》

    【随州龙泉聪禅师《南宋元明僧宝传》】 随州龙泉聪禅师禅师。讳明聦。字无闻。邵武光泽奚氏子也。宗传临济。师事天奇。天奇之盛化也。联芳授受。龙象数百员。而师拔其萃。然师不就疏请。不藉檀脂。卓立当阳。开创禅社。爱以剧务绳学者。重振百丈之规。或不堪其劳而去。未期月复来归之。以故升其堂者。皆挺特有志之士。且函丈之室如旅泊。中夜跏趺。四壁凛然。榻下咄咄之声。常惊达旦。是以杨歧之令。至师又行焉。师初受业于讲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21455656.html
  • 坛经的启示

    开悟,悲泣交加者如洪洲法达,心意豁然者如贵溪智常,礼拜悔谢者如河泽神会,三刀亦不负汝者如江西志彻,师唯悲心授受而无一念人我俗常。凡此种种,师或收或放,或伏或纵,无不为度众生开示悟入佛之知见。或有人以为,...

    圆刚、圆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15255982.html
  • 秘密念佛略话

    秘秘神通之法,如得弥陀悲愿之助师资授受,白当严重。学者于师,如赖母然,不可自逞私意,盖我等凡夫,每每思惟求知,实已难人正道。故惟当以惭愧之心而念佛,乃不背于佛心。专一唱佛名号,使或有知,亦可免于有所得...

    丰山法住僧正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7/13471186971.html
  • 中国佛教仪轨制度——传戒

    一切条件——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式(白四羯磨,即会议式),才能授受,故称为受具足戒,略称受具。  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记载,当时度人出家,只...交一定戒金,以充戒堂灯烛香花、戒牒、同戒录等费用。登记后男女新戒分别编入戒堂。以三人为一组(叫做‘一坛’),次第编号,登坛受比丘戒时,即依此序而行;初坛沙弥戒和三坛菩萨戒,皆另集体授受。每传一坛戒法,...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1440494.html
  • 佛教 [制度]传戒

    必须具足一切条件— —即一定僧数(中国十人、边地五人)、一定范围(结界立标)、一定程序(白四羯磨,即会议式),才能授受,故称为受具足戒,略称受具。 佛教初入中国时,并无传戒仪式。据佛教史籍...戒牒、同戒录等费用。登记后男女新戒分别编入戒堂。以三人为一组(叫做“一坛”),次第编号,登坛受比丘戒时,即依此序而行;初坛沙弥戒和三坛菩萨戒,皆另集体授受。每传一坛戒法,事先都要经过隆重演习,称为演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2243891.html
  • 中道理念与现代佛教教育

    遇到了许多新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和矛盾,积累了很多需要总结和吸取的经验和教训。如佛教教育中僧伽教育与普及教育的关系问题,传统义解与现代学术的融合问题,传统的师徒授受与现代学院制教学的优劣问题;学与修、内修...沿习着师徒单相授受的形式。这种形式的形成与延续也是由一千多年来中国的社会大环境所决定的。民国以来,由于西学的传入和社会形势的变迁,佛学院教育代替了师父的教育而成为佛教教育的主要形式。对比这两种教育体制,...

    华方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5556417.html